7歲的黃金治療期:
矯齒早起步,笑容更自信
當你發現小朋友的牙齒有點擁擠、咬合不正,是不是心想:「反正還在換牙,等長大再說吧!」但事實上,這樣的想法可能讓你錯過矯齒的「黃金治療期」!7歲左右是檢查早期矯齒需要的絕佳時機,如有需要,及早干預不僅能改善牙齒的排列,還能有效預防潛在的口腔問題。快來了解為甚麼早期矯齒治療是幫助小朋友「贏在起跑線」的關鍵吧!
早期矯齒治療是甚麼?
早期矯齒治療就像為牙齒建好「地基」。當小朋友 7 歲左右,恆齒開始萌出,牙齒和骨骼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,這是最佳的干預時機。矯齒醫生能根據小朋友的牙齒和下頜骨發展情況,及早調整問題,避免未來的更大麻煩。
就像一棵小樹苗,這時候稍微修剪,將來長成大樹會更挺拔健康。如果等到樹長歪了再來處理,可能就沒那麼輕鬆了!所以,愈早發現並處理牙齒問題,愈能為小朋友鋪設健康又燦爛的成長道路。
就像一棵小樹苗,這時候稍微修剪,將來長成大樹會更挺拔健康。如果等到樹長歪了再來處理,可能就沒那麼輕鬆了!所以,愈早發現並處理牙齒問題,愈能為小朋友鋪設健康又燦爛的成長道路。
早期矯齒的四大好處
1. 糾正咬合問題,讓牙齒「排整齊」
小朋友有倒咬牙(下排牙齒跑到上排前面)或哨牙(上排牙齒完全遮住下排)?早期治療能改善這些咬合問題,避免影響咀嚼能力和下頜骨的正常發育,還能讓小朋友的臉部輪廓更和諧。
2. 幫恆齒「留位」,讓它順利萌出!
有時候,小朋友的乳齒因為蛀牙或意外過早「提前畢業」,導致鄰近的牙齒慢慢移動,佔據了原本屬於恆齒的空間。這時候,牙醫可以使用簡單的「空間保持器」,幫恆齒「留位」,確保它未來有充足的空間健康萌出。
另外,有些乳齒「留戀不去」,在該脫落時卻遲遲不退場,擋住了恆齒的生長的去路。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這些「逾期滯留」的乳齒,透過早期治療將它們妥善移除,讓恆齒可以順利萌出,避免未來需要更複雜的矯齒治療。簡單來說,早期處理就像為牙齒的「新成員」提前安排好理想的空間,讓每顆牙齒都能舒適地各就其位!
3. 戒掉壞習慣,讓牙齒走上正軌
長期吮手指、食奶嘴或推舌頭會讓牙齒出現開咬或排列不正,這些壞習慣如果不改正,可能會影響牙齒健康。早期治療能糾正牙齒問題,同時幫助小朋友擺脫不良習慣,讓牙齒健康成長。
4. 後續療程更輕鬆
早期矯齒治療就像打好地基,將來進行第二階段牙套治療會更簡單,時間也更短,家長省心,小朋友更輕鬆!
小朋友有倒咬牙(下排牙齒跑到上排前面)或哨牙(上排牙齒完全遮住下排)?早期治療能改善這些咬合問題,避免影響咀嚼能力和下頜骨的正常發育,還能讓小朋友的臉部輪廓更和諧。
2. 幫恆齒「留位」,讓它順利萌出!
有時候,小朋友的乳齒因為蛀牙或意外過早「提前畢業」,導致鄰近的牙齒慢慢移動,佔據了原本屬於恆齒的空間。這時候,牙醫可以使用簡單的「空間保持器」,幫恆齒「留位」,確保它未來有充足的空間健康萌出。
另外,有些乳齒「留戀不去」,在該脫落時卻遲遲不退場,擋住了恆齒的生長的去路。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這些「逾期滯留」的乳齒,透過早期治療將它們妥善移除,讓恆齒可以順利萌出,避免未來需要更複雜的矯齒治療。簡單來說,早期處理就像為牙齒的「新成員」提前安排好理想的空間,讓每顆牙齒都能舒適地各就其位!
3. 戒掉壞習慣,讓牙齒走上正軌
長期吮手指、食奶嘴或推舌頭會讓牙齒出現開咬或排列不正,這些壞習慣如果不改正,可能會影響牙齒健康。早期治療能糾正牙齒問題,同時幫助小朋友擺脫不良習慣,讓牙齒健康成長。
4. 後續療程更輕鬆
早期矯齒治療就像打好地基,將來進行第二階段牙套治療會更簡單,時間也更短,家長省心,小朋友更輕鬆!
哪些小朋友需要早期矯齒?
如果你發現小朋友有以下問題,可能就需要矯齒評估了:
1. 牙齒擁擠,排列不整齊:牙齒太多,恆齒擠不上位。
2. 咀嚼困難:吃東西常咬到嘴巴,或無法正常咬合。
3. 上下牙咬合不協調:出現反咬合或交叉咬合問題。
4. 壞習慣影響牙齒:吮手指或推舌頭導致牙齒錯位。
小提醒:如果小朋友吃飯總愛用同一側咀嚼,或常反映咬到舌頭、嘴巴,這可能是咬合問題的徵兆,帶他去檢查就對了!
1. 牙齒擁擠,排列不整齊:牙齒太多,恆齒擠不上位。
2. 咀嚼困難:吃東西常咬到嘴巴,或無法正常咬合。
3. 上下牙咬合不協調:出現反咬合或交叉咬合問題。
4. 壞習慣影響牙齒:吮手指或推舌頭導致牙齒錯位。
小提醒:如果小朋友吃飯總愛用同一側咀嚼,或常反映咬到舌頭、嘴巴,這可能是咬合問題的徵兆,帶他去檢查就對了!
早期矯齒的治療方式
矯齒醫生會根據每位小朋友的情況量身制訂治療計劃,常見的方法包括:
1. 空間保持器:乳齒過早脫落時,用於保持空間,確保恆齒有「房間」。
2. 小型牙套或透明矯正器:針對輕微錯位的牙齒,調整得整整齊齊。
3. 面罩:覆蓋臉部前方的裝置,幫助上頜骨向前發育,適合反咬合的小朋友。
4. 頭帽固定式金屬牙套:外部固定裝置,用於減少上頜骨過度生長,改善哨牙。
治療通常為6至18個月,療程針對性強,效果顯著。早期矯齒後,如果需要第二階段的牙套治療,也會簡單很多。
1. 空間保持器:乳齒過早脫落時,用於保持空間,確保恆齒有「房間」。
2. 小型牙套或透明矯正器:針對輕微錯位的牙齒,調整得整整齊齊。
3. 面罩:覆蓋臉部前方的裝置,幫助上頜骨向前發育,適合反咬合的小朋友。
4. 頭帽固定式金屬牙套:外部固定裝置,用於減少上頜骨過度生長,改善哨牙。
治療通常為6至18個月,療程針對性強,效果顯著。早期矯齒後,如果需要第二階段的牙套治療,也會簡單很多。
小小問答知識
1. 反咬合和交叉咬合是甚麼?
反咬合是指下排牙齒比上排牙齒更突出,當嘴巴閉合時,下排牙齒「跑到」上排牙齒的前面,不僅會影響小朋友的臉形外觀,還可能導致咀嚼困難和下頜骨發育不良。
交叉咬合則是上下牙齒咬合錯位,上排牙齒「跑到」下排內側,或下排牙齒「跑到」上排外側。這種錯位咬合問題可能出現在門牙或大牙,嚴重時不僅影響牙齒功能,還會影響面部對稱。
2. 家長如何判斷小朋友有反咬合或交叉咬合問題?
觀察小朋友的牙齒閉合狀態,如果嘴吧合上時上排牙齒無法正常蓋住下排牙齒,甚至出現下排牙齒「跑到」上排牙齒前面的情況,那可能是反咬合。而如果某些牙齒的咬合關係顛倒,上下牙齒像是「錯了位置」,呈現「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」的樣子,那可能是交叉咬合。
3. 完成早期矯齒後,還需要再做矯齒治療嗎?
小朋友完成早期矯齒後,隨著身體的成長,可能在未來仍需進行第二階段的牙套治療。但因為早期治療已為牙齒發育打下穩固基礎,後續療程通常會更簡單、更快速,也減少不必要的複雜手續!家長可以放心,早期矯齒是為了讓未來的矯正之路更輕鬆!
反咬合是指下排牙齒比上排牙齒更突出,當嘴巴閉合時,下排牙齒「跑到」上排牙齒的前面,不僅會影響小朋友的臉形外觀,還可能導致咀嚼困難和下頜骨發育不良。
交叉咬合則是上下牙齒咬合錯位,上排牙齒「跑到」下排內側,或下排牙齒「跑到」上排外側。這種錯位咬合問題可能出現在門牙或大牙,嚴重時不僅影響牙齒功能,還會影響面部對稱。
2. 家長如何判斷小朋友有反咬合或交叉咬合問題?
觀察小朋友的牙齒閉合狀態,如果嘴吧合上時上排牙齒無法正常蓋住下排牙齒,甚至出現下排牙齒「跑到」上排牙齒前面的情況,那可能是反咬合。而如果某些牙齒的咬合關係顛倒,上下牙齒像是「錯了位置」,呈現「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」的樣子,那可能是交叉咬合。
3. 完成早期矯齒後,還需要再做矯齒治療嗎?
小朋友完成早期矯齒後,隨著身體的成長,可能在未來仍需進行第二階段的牙套治療。但因為早期治療已為牙齒發育打下穩固基礎,後續療程通常會更簡單、更快速,也減少不必要的複雜手續!家長可以放心,早期矯齒是為了讓未來的矯正之路更輕鬆!
早期矯齒 = 健康笑容的保證
早期矯齒治療就像給小朋友的人生開啟了一個「牙齒整齊、笑容燦爛」的 VIP 通道!別讓咬合不正、牙齒擁擠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。7歲左右是矯齒的黃金期,現在就帶小朋友去做評估,早點發現問題、早點解決,省時又省心。讓我們一起為他們打造一口健康又自信的笑容,未來每一張照片都能笑得像陽光一樣燦爛!
讓更多朋友看到這資訊 >>
選文:Tammy 編審:星Sir
醫護研習組
醫護研習組
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,
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,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。
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,切勿延誤治療。
若資料有所漏誤,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。
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,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。
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,切勿延誤治療。
若資料有所漏誤,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。
![]() |
香港種牙植牙價格謎思大拆解 |
---|---|
植牙(通稱「種牙」)在香港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。最近幾年隨着大眾對口腔衛生的認識日漸加深,植牙這個治療選項變得越來越受歡迎。 ....... |
![]() |
拯救斑駁的牙齒 |
---|---|
牙齒的光滑面出現一點點的白斑,呈現出一些不透光的粉筆白區塊,與周圍健康的牙齒有明顯區別,便是牙齒脫鈣的現象。甚麼是脫鈣?就是指,牙....... |
![]() |
牙箍類別大不同 |
---|---|
不少讀者以為矯正牙齒療程的牙箍,就只有傳統金屬牙箍和近年較為人所知的透明牙箍(隱適美)。其實牙箍還有其他種類,例如自鎖式牙箍、陶瓷....... |
![]() |
怕痛唔睇牙?其實有辦法! |
---|---|
「吱吱喳喳」的鑽牙聲,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。孩童時期嗜吃糖果﹑疏於護理牙齒的習慣容易引起牙石﹑蛀牙等問題。牙科治療的痛楚或使不少人患....... |
![]() |
拔智慧齒要連根拔起? |
---|---|
說起要拔智慧齒,以往傳統的方法是「連根拔起」,但如果牙腳跟神經線的距離過於接近,便要考慮採用牙冠切除法(Coronectomy)。....... |
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,
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,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。
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,切勿延誤治療。
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。
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,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。
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,切勿延誤治療。
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。
